方言的起源与发展(“方言梗”如何留住方言文化)

2023-06-06 02:06:59 70
admin

“曹县666”、“女巫五卦”、“紫丁行”等流行方言,你知道多少? “港震”、“猴塞雷”、“黑凤梨”等粤语流行语呢?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方言出现在各种影视作品和综艺节目中。如今,各种“方言梗”在短视频平台上也很火。

有学者认为,中国社会正在逐渐形成一种“多语言共存”的语言态度,方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与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齐头并进。 “方言套路”走红的背后,是农村文化认同。其实,从文化认同的角度解读“方言梗”,是相对于当地人而言的。现在方言在网络上流行,更多体现的是它天然的亲切感和吸引力。君不见,网友们在关注家乡的“方言梗”的同时,也在关注其他方言的流行“梗”。参与的动机显然超出了乡村文化认同的范畴。

“方言跟踪”不仅是本地人的自娱自乐,也有赖于外地网友的传播。方言独特的声调和表达习惯,以及其中蕴含的不同地方文化,都会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。看《方言梗》可以满足网友对其他地域文化的想象,这也是动力的一部分。另一方面,“方言梗”作为一个快速更新迭代的流行语,重在“梗”而不是“方言”。

在“梗文化”盛行的今天,“梗”已经成为网络表达的符号。它在网民的自发参与中不断变换语义、增添内涵。除了圈外的人,圈内的人通过“耍花招”来提高默契度和沟通效率。在社交网络环境下,“方言梗”的社交娱乐功能远超农村文化认同。

与“方言梗”相比,它诞生于——部方言作品中,更能展现方言本身的意义和文化背景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,方言的传播不再依赖于主流媒体,越来越多的网友可以自己制作并上传相关作品,其中大部分以搞笑为主。有人担心,方言娱乐会掩盖地方文化和知识,传播方言文化除了增加新的网络流行语外,作用不大。但没有多少观众有条件深入体验方言文化。与看不见相比,通过方言作品重现“消失的地域”是一种尝试。

基于方言所承载的地方文化认同和地域想象,越来越多的创作者想通过创作“方言梗”来吸金,方言作品鱼龙混杂。以盛产“方言梗”的短视频平台为例,存在故意搞笑夸张把麦博喊出位的现象,但正常的方言似乎不够“生机勃勃”。这种“出圈”方式缺乏内涵,难以持久,还会给方言贴上“土”、“俗”的标签。优质方言作品需要在探索中前进。

流行的过程也是进化的过程。要想“方言梗”传播方言文化,处理好人气是关键。 (杨越)

来源:南方日报

收藏
分享
海报
70